close


或許是時代的轉變,但在現今好萊塢,一部好的驚悚片靠的往往不是演員或故事,而是無意義的劇情轉折、自相矛盾的角色改變,以及花俏的拍攝技巧。而雖然在這之中仍然有幾部不管是電影拍攝品質或故事都相當吸引人的傑作(如Brian Singer的代表作刺激驚爆點),多半的時候,我仍然會懷念那個依靠踏實技巧與些許變化勝過聲光刺激的驚悚片年代。



也因此,我特別喜歡鬼計神偷,一部坦白說問題重重但又很難不去喜歡的電影。儘管它在劇情上有嚴重的缺失,四平八穩的鋪陳與紮實的演員實力仍幫助它克服自身的不足。



鬼計神偷最大的資產,這類電影夢寐以求的演員陣容:Edward Norton與Robert De Niro,兩個奧斯卡等級的演技派,單純看兩個人間的衝突互動便已經值回票價。DeNiro的Jack或許不是他演過最好的角色之一,但他仍然為這個原先稍嫌平板的角色注入明確個性,讓角色本身的特性更為鮮明。Norton感覺非常享受他的銀幕時間,除了大玩"一人分飾兩角"的故事設定外,他的Nick在自負中也不失一份聰明狡詐,讓角色的年輕氣盛更加明顯。但除了頂上兩位之外,這部電影的配角陣容更是值得大書特書。Marlon Brando的Max戲份少到簡直是罪惡,但只要他出現在銀幕上,你很難不去注意到他複雜的個性,以及表面隨和實際上深沈的內在,而Angela Bassett雖然是四個主要角色裡角色份量最輕的一位,但她的強勢演出仍然很難讓人忽略她的存在。也就是因為這些演員,加上電影本身的特性,讓整部電影整整往上提了一個層級。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成也劇本,敗也劇本。Kario Salem與Lem Dobbs聰明地把重心集中在角色而非竊案本身上,透過相當長篇幅的刻畫,讓觀眾一方面跟隨角色一起進入狀況,一方面能更瞭解這些角色,他們的想法、作法與生活。而電影前半段的準備與互動,也成為電影最重要的資產。在這邊每個角色的作法雖然偶有閃失,但大體上逼真可信。竊案前的策劃與準備也以細膩的方式展開,而不會淪為高科技競賽(如瞞天過海)。但到了竊案真正開始時,雖然劇本依賴角色的應變與經驗勝過科技,然而這邊劇本出現幾個相當明顯的漏洞,且依靠的前提不僅薄弱,甚至有些可笑(我知道加拿大人生活步調比較緩慢,但警衛這樣搞也太侮辱人了)。而結局雖然張力十足,卻也顯得有些倉促。



據傳Robert De Niro與導演Frank Oz在拍片現場有非常嚴重的爭執,De Niro甚至對導演不信任到自己親自執導以做調整。不管事實如何,帳面上Oz的表現都算是一等一。在前半段,Oz的步調雖然會讓人感到有些緩慢,但舒緩的步調也幫助觀眾較容易進入狀況,而當故事開始慢慢展開後,Oz也讓故事在倉促與拖延間取得平衡,使電影的前一個半小時雖然平穩,但不至於顯得冗長。而在竊案真正開始後,Oz多半依靠適當的情緒堆積與演員表現勝過現在流行的快速MTV式剪接,卻不至於失去緊湊感,讓電影前後間或許有些拖勾,但整體的速度都算掌握的恰到好處。



製作上,這部電影也延續了本身的特色:低調但不無聊。不管是攝影、剪接、服裝或配樂,這些小要素都在低調的同時,確切吻合電影本身的質感。特別是Howard Shore的配樂,溫暖的爵士樂搭配銀幕上的蒙特簍,就有如手套在手掌上的服貼。



鬼計神偷或許不適合追求刺激或大量動作戲的時下一般觀眾,但它絕對不是一部次等的片子。如果能接受比較緩慢的步調,則當整部電影看完,這會是一次相當令人滿意的觀影經驗。或許它有它的瑕疵所在,但不管怎樣,它都絕對值得一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dresd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