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白說,在觀影之前,我從未聽過我的建築師這部電影,而這也是我的一大損失。就如同Louis Kahn為建築帶來的革新與衝擊,做為一部紀錄片,我的建築師有著難以言喻的意境與感動,結合卓越的拍攝與製作(特別是配樂),結果便是一部紀錄片,即使以熟悉的方式拍攝,仍然可以觸動人的內心,並且真正傳達那一份私密且內斂的情感。
能有這樣的成就,主要要歸功於Nathaniel Kahn對敘事的掌握。即使電影是關於自己父親的瞭解與探索,N.Kahn仍然以不同的篇幅與技巧去刻畫父親的人生與信仰,同時藉由各方角度,探討父親的為人與記憶。的確,這不是最創新的紀錄片,但N.Kahn在平衡知性與感性上,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既不會過度強勢,又不至流於流水帳,算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另外,製作與拍攝也是這部紀錄片特別的地方。拍攝上,所選用的片段與插圖真正與電影裡的訪問互補,提供了寶貴的連結與對比,每個段落似乎都有自己的意義,不僅僅是無謂資訊的填充。攝影也真正拍出建築物的美,為L.Kahn的作品寫下最有力的支持。配樂或許在通俗音樂與古典上轉換有些突兀,但搭配畫面不僅如手套在手掌上的服貼,更讓原先便拍攝突出的畫面更加震撼。唯一比較有問題的是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應用,濃縮過頭的剪接加上不夠強勢的拍攝,讓音樂意外地缺乏張力。
觀影中,腦海裡不停出現Ayn Rand在The Fountainhead裡所描繪英雄:Howard Roark的身影。的確,Louis Kahn比起Roark平凡且真實的多,但在Kahn身上,我也看到了Roark那份對愛情與理念的執著,以及對自己信仰的堅持。在Kahn的作品上,我更是看到了Rand筆下建築的偉大。
我的建築師我想怎樣都無法被稱做一部一般概念中的紀錄片,因為它記錄的,並不是單單客觀事實,而是人對自己理想與創造物的堅持,以及做孩子的眼中,父親形象的塑造與重現。與其說它是一部紀錄片,不如說它運用了記錄片的拍攝方式,傳達出深刻劇情片的語言。而就這點來說,我的建築師是絕對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