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配樂名稱:心的方向 About Schmidt

配樂家:Rolfe Kent

發行公司:New Line Records



有些電影或配樂,你明明知道其中有許多瑕疵待修理,問題需解決,但你就是會無可救藥的愛上它。即使心中很清楚,它們或許永遠不可能成為經典,但不知不覺地,你就是會看上一遍又一遍,而當你每次看它,它總是可以點燃你心中的那份回憶與思念。對我而言,心的方向-不管是電影或配樂-就能帶給我這樣的感受。



Rolfe Kent在短短的幾年裡,已經逐漸成為好萊塢新生代配樂家中,浪漫愛情喜劇/溫馨小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與導演 Alexander Payne的組合不管在電影或音樂方面,比起我個人也相當喜歡的幾對新生代導演/配樂家搭檔,如M. Night Shyamalan/James Newton Howard、Bill Condon/Carter Burwell、以及個人的最愛:Brian Singer/John Ottman等,品質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Alexander Payne擅長用諷刺中帶有些許感傷的基調,結合細膩優雅的攝影,探討許多略帶苦澀的主題。而在這些電影裡,Rolfe Kent的配樂不僅捕捉到影像與敘事的幽默,更重要的是他也能夠同時詮釋笑鬧背後的感傷,這點讓他與Payne成為最好的電影拍檔,而心的方向,便是最好的證明。



Kent為這部電影設計了兩個優美動聽的旋律,這兩個旋律也象徵電影裡最重要的兩個主題:家庭與心靈/生理上的旅行。先從旅行開始,這個主題首先出現在The Advanturer,片中帶著主角 Warren R. Schmidt的旅行車。這個主題典雅悠揚,弦樂帶出那份期待冒險與旅行的興奮期待,但絕不是單純的廉價熱血,尾端淡淡的鋼琴與豎琴( Helen的代表,這個留待之後說明)或許也象徵Schmidt在旅程中所尋找的救贖。Schmidt在耳順之年,一瞬間不僅失去工作、妻子過世,就連最愛的女兒也將嫁作人婦,生活頓時失去應有的意義。但不管怎樣,這個主題仍充滿希望,在電影裡也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如 About Schmidt裡,鋼琴溫柔的聲音,加上木琴帶些俏皮的搭配,在簡單的篇幅裡便勾勒出 Schmidt這個角色平凡帶點古怪的個性,算是相當成功的刻畫。而另一段非常突出的配樂出現在The Fury Of Schmidt,這邊Schmidt的主題搖身一變,用小調的方式展現主角心中的怒氣,進行曲的曲式加上有點滑稽的樂風,算是另一段很成功的變奏。而在Riverside Prayer裡,這個主題的鋼琴與弦樂演奏,也成功捕捉Schmidt這個古怪角色,心中柔軟感傷的一面。



另外一個質感不同,同樣優美,且變化更加多端的,則應該是Schmidt女兒Jeannie婚禮,以及整個家庭的主題。這個旋律最先出現在Telling Ndugu About The Family。比起Schmidt本身的主題,這個旋律較為奇異,而且樣貌也十分多變。如在 Randell's Room裡,奇特的樂器應用(鋼琴弦樂加上手風琴),不但點出未來親家的詭異逗趣,比起這個旋律第一次出現時的樣貌(傳統式弦樂),對比性更加強烈。但這個旋律同時象徵 Schmidt對太太的思念,如在Missing Helen裡,鋼琴與弦樂的配合,搭配畫面上Schmidt的寬恕,算是電影裡最感人的一段。



另外一個特別但相對來說篇幅較少的旋律,應該是Schmidt破碎生活的代表。即便Schmidt再怎麼想改變,他仍然無法擺脫生活離他而去,自己只是形單影隻的事實。也因此,這個主題感覺格外感傷,在這部以淡淡幽默為主的電影裡篇幅也發揮不多,比較明顯的鋪陳出現在Helen Goes; Schmidt Stays裡,這個旋律以豎琴為主,搭配弦樂的展開,把Schmidt那種老年喪偶,百感交集的心境描寫的絲絲入扣,令人鼻酸。而另外一次在Schmidt At The Wedding的出現,則為畫面做了最好的詮釋。終究,Schmidt只是過去式,只是一個他人生活的Footnote,連女兒的婚禮都無力參與,自己稱的上什麼?因此,在Omaha Return中,這個旋律與冒險與旅行的旋律做一結合, Schmidt終究體認到自己的渺小與無關緊要,但這時他也沒有淚水,只是淡淡的無奈。



其實,這張配樂最特別的地方,除了旋律以外,要屬於配器。Rolfe Kent有偏好用奇特樂器的小習慣,在這邊也不例外。從還算常見的手風琴,到幾乎是第一次見到,用來與一般弦樂區隔,同時象徵主角與故事古怪一面的二胡,兩者的搭配可以說是妙趣橫生。另外像人聲的運用也只能用妙形容(拉長音的"猶~~"),而相同的旋律不同的配器,也是在同樣旋律下,象徵人物成長與不同心理狀態的漂亮手法。配樂本身後面有收錄一段長達20分鐘左右的講評,不但讓聽者可以重新回味一遍電影的所有旋律與變化,也可以瞭解導演與配樂家在電影詮釋上的想法與互動,算是物超所值的紅利。



整張配樂在結合Schmidt的主題與家庭主題裡,做了最漂亮的結尾。Schmidt在最後,還是在最特別的地方找到了生命的解答。或許對某些人來說,這樣的結尾略嫌矯情,但對我而言,這與電影本身的主題做了最好收尾。喜樂與淚水,不過是一線之隔,而Rolfe Kent的配樂,便是遊走在界線兩邊的美妙詮釋。








誰推薦這篇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dresd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