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爾冬陞,你去哪了?你快回來阿!
記得幾年前,我在出租店租了部放在架子最下層,頂上都是灰塵的港片:旺角黑夜。雖然是國語配音,但那種抑鬱的哀傷、爆發力跟宿命感,搭配當時吳彥祖的演技,徹底是一次難忘的經驗。旺角黑夜後,爾冬陞拍了門徒,一部看似複雜實際空洞矯情的黑幫電影。而隨著格局的變大,爾冬陞似乎也失去了對題材的控制力,或更精確說,讓觀眾產生共鳴的能力。隨著新宿事件的誕生,爾冬陞似乎離過去那個會說故事的導演更遙遠,反而有些悲哀地,開始慢慢向張藝謀或陳凱歌等用情感換格局等導演靠攏。
就一部電影來說,摧毀新宿事件的並不是特定一個環節:不是導演、不是劇本、不是演員、不是製作,而是每個部分都存在問題,累積起來就壓垮了電影。它最主要的問題在於,這部電影感覺有點像爾冬陞燃起對中國偷渡日本非法移民這議題的興趣,然後卻決定要拿無數偉大的經典,在完全不加以調整下,拿尺碼不合的架構硬套在題材身上,同時搭配自身缺乏掌控較大架構的能力,便使得整部電影明顯失焦,成為一部始終顯得停滯鬆散的電影。在門徒裡,爾冬陞已經顯示出,他並沒有真正說複雜故事的能力,而是努力把故事簡化、把重心放在特定一兩個環節上。在這裡,同樣問題再次出現,使得當看新宿事件,要是角色開口時說的是日語或義大利語,或許感覺還不會到如此奇怪。
以故事題材相近的,評價有些偏低的北野武之四海兄弟(榮幸跟我心中最偉大的黑幫電影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同名)來說好了。北野武說的故事同樣是文化隔閡、同樣是黑道、同樣是新移民(當然,這些人在國內也一樣為非作歹就是),但他懂得經營角色、懂得塑造自己的風格、甚至懂得在故事裡注入自己本身的黑色幽默跟冷酷特質。爾冬陞呢?他的角色死板且完全只是表達作者意念的旗子,完全沒有任何的角色發展或個性、他的故事簡直就是當美國黑幫遇上疤面煞星、他的電影看起來疲勞、做作且大而無當。而如果要抄襲經典,至少看看人家無間道二吧:抄也抄個充滿娛樂價值的經典出來。
如果演員跟製作運用得宜,其實新宿事件是有機會成為一部或許看過即忘但至少吸引人的黑幫電影的。不幸的是,情況並非如此。成龍如果不開口的確有鐵頭那份狠勁與堅持,但一方面角色太過平庸,一方面他並不能真正詮釋角色墮落的理由(我知道那轉折整體來看很合理,但它始終不能說服我),使得鐵頭或許不是太大的問題,但肯定不是多有趣的主角。其他的演員,扣除高捷壞到很過癮的台南幫老大,不是太過生硬以致於失去可信度(如吳彥祖的阿傑),就是出場時間實在少到說有什麼發展大概是老天的造化(爾冬陞你這樣用范冰冰不怕遭天譴嗎),或者演技實在差強人意(如加藤雅也的江口)。另外,要我相信成龍、吳彥祖跟林雪是山東人?還真的要有些勇氣才行。
製作的確看得出這次爾冬陞在故事格局上的野心,但一如劇本本身,格局與製作在這裡只是顯得彆扭多餘,無法真正為電影帶來太多的意義。你要不在這樣的格局下堅持自我如北野武,要不你好好運用這樣的文化差異、中國移民特質與日本環境,創造出真正震撼人心的史詩。兩者都沒有下,新宿事件自然顯得突兀又尷尬,既無法感人,也無法搖撼,還是一個四不像的狀態。
現在想起旺角黑夜的那份貼近內心,似乎只是讓它更為遙遠。有那麼一兩個瞬間,新宿事件的確有機會成為一部傑作,不管那是阿傑最後看到台南幫的反應,亦或中段一次阿傑與華僑的互動,都暗示著更多、更好的可能。只是,最後這樣的承諾終究沒有兌現,而我們得到的只是在一棟被侵蝕的危樓裡,片刻遮風擋雨的溫暖。如果爾冬陞持續追求這樣的格局與議題,卻忽略了他鏡頭底下人物的困境與獨特性,那這樣的作品,與那些大而無當的古裝史詩片又有何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