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遇見梅爾維爾(Jean-Pierre Melville,Jean-Pierre Melville)這個導演,是在高三的時候。某次去一個影癡朋友家,他興奮的拿了一大堆DVD出來,一邊說了一大堆關於這個導演是如何影響後世黑幫電影拍攝云云(他知道我對黑幫電影有某種程度上的迷戀),一邊窩在電視前面弄阿弄的,終於搞定之後滿意地坐在我旁邊,快轉到特定段落(他也是第一個讓我認識克倫培勒這指揮的人)。畫面上只見天蒼蒼雨茫茫,幾個蒙面歹徒準備去行搶。看著他們用幾乎機械慣性的姿態走進銀行,完成搶案後飛車離去,整部電影卻感覺無比冰冷、疲勞,彷彿畫面無止盡的那一片深藍色調。這就是我對梅爾維爾認識的開始。
數年過去,去年我第一次在大銀幕上有幸看了梅爾維爾的電影,看了他拍二次大戰法國地下反抗軍的影子軍隊(L’armée des ombres)。無數的時間過去,畫面出現時,那天下午的記憶卻似乎從未改變:那種片中人物宛如無形力量傀儡,以公務員般的無力感完成一件又一件特異事蹟的情緒,不管主角是搶匪或反抗軍頭子都清晰可辮。很奇妙,看他的電影時,你很難把注意力集中在畫面上,看完電影的感情卻揮之不去,宛如走進電梯,裡頭仍留著上一個乘客的香水味,或那種喝完氣泡式礦泉水,口腔裡乾靜分離的清爽。
我無法用科班的技巧去分析他的拍攝,但我始終記得無論紅圈(Le Cercle rouge)、影子軍隊或Un Flic(我不知道中文翻什麼),那抹在夜與日之間,浸淫在深藍裡頭的世界,彷彿他電影裡每個角色的心境。就連多數時候場景都在白天的獨行殺手(Le Samouraï),似乎也只有在夜幕降臨時,電影才會重新找回生命-即使這生命是疲憊、厭倦且日復一日夜復一夜的-我深以為他是活在晚上的導演,因為只有晚上,角色─殺手也罷、搶匪也罷─才比較能夠自由走動,否則你瞧就連Alain Delon演警察的Un Flic,白天不也是一片渲染開的藍?
我也特別喜歡他那份宿命感。角色彷彿被拉扯著,無法控制的往屠宰場/自己命運向前。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有個無關痛癢的小習慣:我喜歡戴手錶時,錶面轉向手腕的內側。原因無他,Alain Delon跟梅爾維爾合作時也是如此罷了。就如同獨行殺手裡在執行最後一次工作前、紅圈輕描淡寫走入陷阱前,看一看錶,踏上那種明知山有虎,偏有虎山行的堅決-不是因為勇氣,而只是單純因為更大的力量推著向前。一般人提到梅爾維爾總是提到男子情誼(至少去年金馬影展傳單是如此),這點在我眼中反而就稀薄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