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奧斯卡外語片報名已於昨日截止,正式揭開從年底到明年初各大電影獎競賽的序幕,台灣電影今年照樣不缺席,早已選定賣翻天的【海角七號】出馬角逐……國人無不寄望台灣電影能夠再次「出國比賽,拿冠軍、得金牌!」"

-Yahoo新聞-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冬天只有填著亂麻的冬衣可以穿著勉強過冬,到了春耕時,就獨自曬太陽取暖。他不知道天下有寬廣大廈和暖室可住,也不知道有絲綿袍和皮裘可穿。於是回頭跟妻子說:「曬太陽的溫暖,沒有人知道;我如果把這個方法獻給國君,一定會得到重賞。」同鄉的富人聽了告訴他說:「從前有個人把野菜推薦給有錢人吃,有錢人吃了以後,不是嘴巴覺得刺痛,就是肚子受害。大家譏笑他,罵得那人慚愧不已。你就跟他是同一類的人!」"

 
-教育部線上成語典(野人獻曝的解釋)-

 
看了頂上兩段文字,有沒有感覺有點類似?


讓人驚訝的海角七號現象,已經從原先台灣電影的奇蹟,轉為群眾暴力與網路暴民再一次盲從暴力的尷尬局面。在剛出現時,秉持著導演魏德聖夢想家特質、本身討好的題材,搭配相當討喜稱職的配角群們,海角七號成功的吸引了人與人間的口碑,創造出夢幻般的票房數字。但,在這過程裡,某個東西產生了很嚴重的質變:海角七號從一部很好看的電影,搖身一變成為一部很好的電影。以訛傳訛之下,所謂台灣電影的救星出現,開始有人相信海角七號是所有台灣電影問題的解答,原因也很簡單:讓老子/老娘看得爽的電影,肯定是好電影!聽見熟悉的國罵爽不爽?爽!搖滾樂爽不爽?爽!俊男美女的組合爽不爽?爽!看見熟悉的環境與風土民情爽不爽?超級爽!今年最好的電影,海角七號就決定是你了!


拜託別鬧了。


說穿了,海角七號是部尚可的電影,但一來它離完美甚至有資格角逐奧斯卡都早得很,更別提它其實某種程度上,點出一個非常危險的現象:構想、企圖與主題,遠比執行更重要。


讓我們從最多人稱讚海角七號的部分開始說起:海角七號的配角群。告訴我,當看完海角七號一個多月,你覺得你會記得茂伯、馬拉桑、水蛙多,還是阿嘉與友子多?如果沒有意外,我想多數人應該是前者遠比後者多。但問題來了:誰才是主角?前者是主角還是後者是主角?多數人看見了海角七號在50分鐘配角群出場時間的成功,便自動放大成整部電影的成功。把導演所拍出的鄉土民情捧上天,彷彿這部電影根本就是台灣人奮鬥的故事,即使再怎麼有瑕疵。但海角七號叫海角七號,不就是環繞在一系列的情書上?先不提有些作弊性質的情書/現實對應,這系列情書的重要性在哪裡?情書本身的重量在哪裡?你可以主觀地加上自己的詮釋,但事實是,電影在自己驕傲到以此命名的部分卻是如此含混不清,一如男女主角間的感情。而這段感情,搖滾祭本身為每個角色帶來的救贖與改變-特別是男女主角-更是空白到有些尷尬。我知道你會說什麼:這是商業片,看深度幹什麼?非常好,就等你這句話!我強烈建議新聞局馬上撤回奧斯卡獎報名!台灣人不是老是說奧斯卡都是些會讓人睡著的藝術片在拿的獎?海角七號怎麼會被這些眼高過頂活在象牙塔的老學究青睞(假定你還真的以為影藝學院是一個"學院")?馬上改送百視達爆米花獎!我們台灣人揚眉吐氣「出國比賽,拿冠軍、得金牌」的機會終於要來拉!


但,即使是商業片,也有拍得好壞差別。我一點都不排斥商業片,我也痛恨許多以搞怪為號召,自稱藝術招搖撞騙的導演-前提是,這片子要拍得好:就像同樣商業片,你會想看地心毀滅,不會想看地球毀滅一樣。而坦白說,扣掉剛剛所提及的鄉土民情與甘草配角,這電影本身拍得還真的不夠好。問題出在,魏德聖是個夢想家,而夢想與實踐還是有段不太小的距離。看看電影的劇本;男女主角感情戲與背景生硬,重要的情書卻感覺輕描淡寫,只有演員深怕觀眾忘記一再提醒這很重要;看看電影本身的步調掌控:前後不一、忽快忽慢,有些段落草率凌亂有些段落拖泥帶水;看看電影本身的剪接:粗暴缺乏流暢性,最後一段演唱會現場的剪接跳躍之大令人瞠目結舌;看看電影本身的攝影:死板僵硬缺乏張力且始終感覺無法說出導演想說的故事。我知道你會說什麼:台灣很久沒拍商業電影了,有點瑕疵在所難免。非常好,就等你這句話!真是奇怪也哉,你都知道有瑕疵叫我多包容,那你送奧斯卡做啥?是1.你覺得我剛剛都是在痴人說夢,明明海角七號完美的很 還是2.你覺得奧斯卡評審會跟你一樣非常包容,讓你有十足勇氣決定送這部電影出去挑戰全世界其他90個國家本年度拍出來最好的電影?不管你是1或是2,我只能說,看來魏德聖不是這個島上唯一的夢想家。


而這就提到海角七號最有問題的地方:主題與說的方式。我知道或許為數不多,但依然有不少人是因為聽過或看過魏德聖砸鉅資拍賽德克巴萊預告片的故事,為其感動而決定進電影院看海角七號這部電影。只是好主題不等於好電影,你還是得知道怎麼把該說的話說清楚,否則要拍宗教我直接叫人念聖經、要拍族群我直接念金恩博士演講、要拍家庭我直接念三字經豈不更快?魏德聖無疑有許多想法,但他必須搞清楚,哪些是好想法,哪些是不太好的想法,然後把兩者做出區別。舉例來說:電影最後的碼頭撤退景。動畫要花多少錢?臨時演員要花多少錢?為了一段其實整段拿掉也不會影響電影故事的段落只為梁文音客串需要花多少錢!海角七號的官方預算是6000萬台幣,是同一檔期的囧男孩的1.5倍,許多現今國片的N倍,但它有展現出比這些其他國片好多少的品質?不好意思,小的認為一點都沒有。拍商業片是一個健全的電影市場必須要有的元件,但商業片也需要有商業片的拍法,否則全世界最會拍商業片的好萊塢何必把製片這個功能另外獨立出來?就是告訴導演,有些事你能做,有些事你最好別做;如果你硬要做,至少怎樣怎樣會比較便宜。而明顯地,魏德聖不懂這一點。今天海角七號成功,仰賴的是它題材本身的容易親近、優秀的配角群,以及整部電影被坦白說過度渲染的拍攝艱辛-教授阿,我真的有唸書阿,只是考試不太會寫而已,你給我趴吧,但這不代表海角七號完美-差得遠。而只要這個預算控制的問題沒改變、基本功沒進步、無法清晰實現自己腦海裡的美好畫面,商業片永遠都起不來。今天我們看到的是多數人看見魏德聖的努力,因此放大了他的成就,忽略了他的缺失,然後以為我們看見未來光明的道路。如果這樣走下去,遲早有一天我們會發生跟過去好萊塢一樣,有錢搭布景沒錢拆的窘境。


我們有過葡式蛋塔、甜甜圈、李安、王建民,還有現在的魏德聖,台灣人似乎永遠都在絕望地尋找下一個可以支持的事物。是,海角七號是走了對的路,但不代表它需要被當作神主牌來膜拜。我承認這是個人主觀喜好問題,但在我眼中,囧男孩在預算控制、藝術成就上都比海角七號高上太多,更別提它本身其實也是個相當討喜有趣的故事。你說野人獻曝太苛,我要說那你又何必拿這去送奧斯卡-搞清楚,沒錢曬曬太陽還真的挺舒服的。你拿一部商業片,還是一部拍得不算多好的商業片,去比藝術成就的殿堂(當然,操作與觀眾喜好也有關,但至少標榜是藝術),只靠民族情感與商業喜好,這不是暴民是什麼?海角七號還是留在國內看看有沒有機會衝破兩億大關就好,至於出國比賽得獎?省省吧。









誰推薦這篇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dresd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