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或許對日本電影實在接觸過少,但在看舞妓哈哈哈的同時,另一部日本片-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一直浮現在腦海裡。雖然題材本身天差地遠,但與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相同的地方在於,兩者都在有著日本文化那份接近惡搞式的幽默下,隱藏著某些較為嚴肅或深沉的情感。但與松子掌握到的那份微妙平衡不同,舞妓哈哈哈在它的這份幽默上,獲得了最大的成功與最可惜的失敗。在把這種幽默發揮得淋漓盡致下,絕大多數的時候這部電影都輕快且具有相當高的娛樂性。但也是由於它這份過度地誇張化,使得當電影後半段試圖想要建立起角色的深度或故事張力,呈現的只是略顯彆扭的無所適從。



從頭到尾,那份接近歇斯底里的激情幽默貫穿了整部電影。無論是主角鬼塚公彥的個性、整個故事奮鬥的過程,甚至是導演的剪接與拍攝甚至鋪陳,電影始終保持著那種充滿幻想的隨性快樂,故事也顯得輕快且爆笑。而也是因為這種激情,觀眾只要對類型不排斥,都可以輕易的融入故事裡的情緒,跟著主角一起踏上這場宅男的偏執夢想之旅。



而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始終高昂的情緒外,也有著無數的歡笑。舉凡男主角本身的造型、他贏得第一次茶屋之旅的方式、中間與內藤貴一郎之間的大對決,都是無數笑點裡比較突出的一小部分而已。中間一段兩人從商場較勁到政壇的對決,更是將那份幻想的美好發揮到極致。導演水田伸生或許感覺得出其在某些地方仍有些經驗缺乏,但他用熱情彌補了這些少數技巧上的不足,為電影注入相當強的推進力以及快速步調。而這部電影的剪接與配樂也有著同樣的激情,有如萬花筒一般的展現出舞妓世界的眼花撩亂。整部電影就在這種讓人目不轉睛的快樂中,度過了前四分之三的片長。



另外,舞妓哈哈哈也在搞笑同時,有著其豐富的一面。整部電影雖說是一段實現夢想的旅程,但也包含著相當豐富的有趣知識。編劇宮藤官九郎巧妙的在搞笑同時,融入了相當多關於舞妓或茶屋文化的資訊,甚至京都本身與東京之間的文化差異,都在電影的字裡行間展露無疑。舞妓哈哈哈嚴格說來,也可以被當作是一部舞妓文化的側寫,紀錄著這個獨特職業的有趣點滴,以及舞妓光鮮亮麗外在下的世界與生活環境,算是看電影額外的收穫之一。



但相較於前半段的成功,舞妓哈哈哈在片尾卻有著相當明顯的失足。在最後的30分鐘,電影似乎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開始試圖要討論諸於感情、文化衝突、責任與整個追尋究竟有無意義的嚴肅問題。若回到一開始時所討論的令人討論的松子的一生,與舞妓哈哈哈比起來,前者不僅有著更平順的劇本,同時在情緒的切換上也有較好的掌握。另外,由於松子從一開始便開始了劇情的鋪陳,故到最後所呈現的是一段完整的故事,並感覺是一個真正的結束。舞妓哈哈哈在這點上就明顯粗糙許多。一方面故事本身的情緒與這段所想表達的並不搭調,同時角色也並沒有足夠的深度-松子裡則是一致性-來支撐這樣的轉變。更重要的是,宮藤官九郎似乎也不能肯定自己是不是要往這個方向走,於是電影越到後面越顯得搖擺不定,角色的建構與劇情的鋪陳往往懸在半空中便沒有下文,不是虎頭蛇尾便是不知所謂,加上原先那份情緒張力與敘事步調的流失,相當程度削弱了電影的強度。



所幸,在後半段,演員還是略有把電影拉回一成。阿部貞夫的鬼塚即使在電影中多是展現角色搞笑的一面,但片尾還是有那麼一份真情存在。嚴格來說,這個角色並不好,太過自私且平板,但阿部貞夫還是盡了他的力。有趣的是,到了電影的後半段,小出早織所飾演的駒子幾乎成為電影的核心,不僅有著其他演員所缺乏的情緒與角色深度,同時又保有一開始的典雅與天真爛漫,是片中最搶眼的角色。其他如柴崎幸的富士子、堤真一的內藤貴一郎都只能算得上是中規中矩,絕對不差但也沒有特別突出的表現。



終究,舞妓哈哈哈還是一部相當值得一看的片子。那份接近瘋狂的喜感以及獨特的舞妓文化,交織出一部讓人看完很難不嘴角上揚的電影。或許在結尾處有些瑕疵,但終究電影裡的歡樂還是彌補了結局的不足,同時展現出京都文化的五彩繽紛。那份積極光明的喜悅真是太迷人了。


誰推薦這篇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kdresden 的頭像
    skdresden

    The Lotus Eaters

    skdresd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