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直以來,華文電影界總給人小孩開大車的無奈。不知為何,在資源相較貧瘠的環境下,電影圈仍試圖要在好萊塢的強項上與其競爭,永遠只試圖提供更大、更華麗、更亮眼的視覺效果,卻鮮少想過要充實電影本身的內涵-或至少提供一個對白不要那麼令人發噱的劇本。這個現象在香港電影圈還不嚴重,但在大陸或台灣卻明顯可見。現在出現了投名狀,一部雖然骨子裡仍走接近路線,但在擁有號稱華語電影史上最龐大預算、一個中上水準的劇本輔助下,仍輕易成為近年華文電影中,同類型最具有水準的一部。



嚴格來說,投名狀並未有任何創新或開闢之處。它有著三個(好吧,至少兩個)雖不深刻但個性清晰的角色、一個歷久不衰的故事、算得上有魅力的演員,以及壓倒性的製作成本。也因此,或許它並未開創,但在守成甚至基本娛樂上,投名狀也早已綽綽有餘。它的成功,來自於它在既有的成功方程式上加以發揮。或更進一步的說,它是把別人原先做不好的事,自己接手過來做到了。



先從劇本來看。劇本是投名狀能勝出最重要的一環。以往矯揉造作到令人想吐的對白,現在終於能改為較顯成熟的對人性、兄弟情誼以及戰爭的分析。也因為這樣,投名狀的故事讓人可以較為輕易的接受、參與甚至相信,而不是以往故作矜持下的空洞貧乏。角色塑造在這裡也少以往的卡通般刻畫,而為突出鮮明的個性所取代。或許三個角色除了李連杰的龐青雲外,並沒有任何一個真正深入去檢視角色的內心世界,但至少這些角色的個性我們在電影一開始時便能夠瞭解或接受,同時角色間的互動不會顯得做作或不自然。戰爭的部分處理得頗具張力,在為數不多的篇幅中仍有著過去類型所缺乏的深度或眼界。反倒是導演陳可辛試圖要表達的兄弟情義,在這部電影裡頭感覺較為片面,少了些讓感情更完整的東西。



而三個主要演員的表現也都在水準以上。劉德華是三個裡頭表現最好的一個。他的趙二虎或許角色個性簡單,但至少從頭到尾貫徹到底,且做為主角也容易讓人支持或同情。另外,在一些比較沈重的部分,他也為角色帶來了更大的憐憫與同情。以一個單純熱血簡單的角色來說,這已經算是相當突出的演出;李蓮杰的龐青雲相較於趙二虎顯得陰沈許多,他的演出多了一份世故與深沈,卻還是保有最深處被扭曲的善良與正義感,算是水準之上;而與另外兩位主角比起來,金城武還是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他的姜午陽個性已較為平板,演技卻仍如嚼蠟一般無味,既沒太多情感亦無真正的深刻,僅在於角色本身的少數幾場動作戲上有所發揮。的確,他的表現不差,但也只是大概在那,還是被比了下去。徐靜蕾更是毫無發揮,完全只是陪襯用的花瓶,演技就算存在,也消失於角色的空洞與歇斯底里中。



不過,錢砸出來的製作還是有差別。不說別的,光電影開始40分鐘左右的第一場正規戰鬥,便已經壯闊到讓人感動。其他諸如城池的攻防、當時生活的重建,這些都是電影最大的優勢。攝影也同樣讓人讚嘆,幾段細微的光影運用搭配優秀的取景,加上暖色系的鏡頭,還是讓人感覺到那份史詩般的格局。導演陳可辛的表現也算得上穩定。他並未加入太多個人特色或風格化的處理在裡頭,僅是忠實地拍出電影所需要的感覺。但同時,他在調度上的經驗在這裡頭也明顯派上了用場,對幾段大場面的控制便感覺得出導演實力。此外,幾段情緒張力較強的戲,他無論是情緒掌握或敘事都有相當夠水準的表現。以現在越來越多想要說大話做大事業的類型電影導演來說,算是相當不容易。



但即使這樣,投名狀還是有些小瑕疵存在。敘事上,投名狀感覺片長還可以更長。這是一段跨越了相當長時間的故事,而舉凡兄弟情誼、戰爭的殘酷甚至人性的試煉都在其中。的確,投名狀已經為這些部分都有所交代,但總會有種少了點什麼之感。以電影最渴望強調的兄弟情來說,我們所感覺到的是兄弟間的逐漸疏離與背叛,但在那份情感的展現上卻感覺來得太過倉促而缺少鋪陳。另一個問題是電影的旁白。這東西嚴格來說不嚴重,但卻總是在不該出現的地方出現,破壞了電影的情緒。電影一開頭那段冗長的旁白,便是畫蛇添足的最好例子。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電影的配樂。一般來說,配樂只是電影的情感襯托用,少有真正會影響敘事的情形。但在這裡頭,配樂不僅嚴重不符合時宜,那份抄襲之明目張膽也到了令人瞠目結舌的程度。我知道這種音樂可以符合大眾口味,但音樂要符合電影的感覺,而這種音樂完全不會帶來感動,只是拖垮了電影原先的情緒。實在不懂,都花了這麼多錢在製作上,為什麼不能多在細節上用點心呢?



所以到頭來,投名狀是部相當堅實的大眾娛樂電影。它的確有訊息,但更重要的是說了一個好故事,並在同時提供了視覺和情緒的享受。或許它有些小地方仍有進步空間,但整體仍算得上是成功。我會希望華文電影能往另外的方向-重視故事、演技、角色刻畫走,而非這種日漸龐大的預算與場面史詩。但無論如何,投名狀仍達到了它一開始想要的目標。








誰推薦這篇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dresd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