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看完紐約愛情故事的隔天後,我站在浴缸裡沐浴。出於喜歡這部電影,我決定找句電影台詞,放在msn上當作一個小小的、60字元的回憶。一邊往頭頂抹洗髮精,我一邊思考,電影裡有哪句台詞特別能勾起特定畫面、聲音或情緒。過了15分鐘後,一個想法突然進入我腦海:我找不到任何一個特定的、關鍵性的對白可以定義這部電影,而我想這也是個對於這部電影來說不錯的的註解-你要如何用一段對話來定位一段關係?

扣掉一個不太穩定的開場以及特定段落,紐約愛情故事是我印象中少數能夠誠摯捕捉到一段感情開始與結束的作品。它沒有安妮霍爾、當哈利遇上莎莉的真知灼見、愛在黎明破曉時/日落巴黎時的浪漫或無數作品華麗/璀璨/風格化的光彩,就只是如民歌般,不經意地、隨手拈來地、樸實無華地呈現一段單純常見的愛情兩難:一邊是愛你的,一邊是迷戀的,你要選哪一個?但在這過程中,它的誠實卻讓人更能輕易地看見感情的面貌。從頭到尾,紐約愛情故事沒有要教導你任何啟發或提供任何情緒支持,它只是告訴你,你不孤單,因為它把許多人無聲的故事用膠捲拼湊在昏暗的電影院大銀幕裡,在破爛公寓、打腫臉充胖子與不得已的欺騙間,而讓人可以在知道自己有同伴中獲得慰藉。

身兼導演與編劇,James Gray為這部作品帶來的,便是那份比感動更稀有的自然感。好的浪漫愛情電影可以給人情緒波動,但只有少數可以讓人覺得,這或許就發生在坐我隔壁、住我樓上、睡我旁邊房間的朋友/親戚/陌生人身上。當電影出現些許的美麗,那也是因為事物本身是美麗的,如美麗的湖、美麗的光線、美麗的照片,而只有極少數來自於導演加工。至於當導演用稍微介入時,簡單的事物便有了更大的張力。一段三人在房間的場景單靠位置、光線與聲音便獲得無限緊張感,而一段選擇用靜態照片代替傳統常用的蒙太奇剪接更是有十足的寫實感。他的故事毫無特色但那是因為一般的感情便是如此無色無味,他的執導缺乏真正高潮但那肇因於生活的高低潮,即使時常出現,只是點綴平淡無其的生命。搭配日常的場景、幾乎不存在的配樂(有一段歌劇突兀地過火就是)以及刻意接近手提攝影的品質,紐約愛情故事便可以輕易地替換成東京愛情故事、巴黎愛情故事或台中愛情故事而依舊顯得高度可信-畢竟,愛情是宇宙共通的語言。

Joaquin Phoenix肯定不會是一個輕易可以跟愛情電影聯想在一起的演員,而的確他在開場的部分也顯得過度具有侵略性(演員本身特質跟角色應該各佔一部份)而讓人不是很適應,但當故事慢慢發展,電影經過日與週與月,他的角色也開始顯得真實且能夠被理解,反而呈現了類型電影裡少見的面貌。有趣的是,無論Vinessa Shaw或Gwyneth Paltrow,與Phoenix之間都無法擦出一般類型電影渴望擁有的火花(即使Shaw與Phoenix最後的相處頗讓人感動),而考慮到一個是你愛她但她不愛你,一個是她愛你但你不愛她,這樣的情況反而較符合邏輯。單就個人而言,Shaw無論空間或角色深度都受到侷限,沒有太多發揮,Paltrow就搶眼的多。Isabella Rossellini則直到片尾才有真正發揮空間,其他時候她的角色多半只是坐在那露出哀傷或擔心的表情,可惜了演員本身的實力。

比較遺憾的是,相較於電影後半段的張力,紐約愛情故事花了快要30分鐘才真正開始,前半段感覺無論是導演或演員都還在尋找自己在這段關係裡的定位,而這邊也拋出了一些需要觀眾比較有同情心才能接受的巧合與跳躍。搭配電影最後10分鐘的急就章,如果可以給它另外一個半小時(至少20分鐘)發展三人彼此之間的互動、稍微調整一下電影的設定(Phoenix的角色,更精確的說),則紐約愛情故事有機會成為一部真正獨特的電影-它把感情還給戀人,而不是只提供床戲與婚禮。

或有人因為道德抨擊這部電影,或有人昏昏欲睡因為缺乏刺激。但除非你的感情堅若磐石,否則我相信你總能在大銀幕上,找到某個熟悉的身影-而如果你是,這部電影肯定也不是獻給你。如果紐約愛情故事想要說什麼,我想它想表達的只是,無止盡的,我們都在這種叫做感情的渾水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快樂-只是如果可以,請多一些憐憫。


誰推薦這篇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kdresden 的頭像
    skdresden

    The Lotus Eaters

    skdresd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