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外觀來看,這只是另一部愚蠢無趣的恐怖/驚悚片:我們有一支剪得平淡無奇,甚至有些好笑的預告片、兩個不是很會演戲的主角(其中一個的擅長類型還跟這差了十萬八千里遠)、很無力的前提,以及一個聽都沒聽過的導演。似乎,還沒有上映,針孔旅社無論票房或口碑就註定要跟它的片名一樣:Vacancy。



但我低估了一個很重要的元素:導演Nimród Antal。



在所有元素都看似不利於他時,Antal送出了近年來數一數二的驚悚片執導成績單。這位以匈牙利恐怖片Kontroll而廣受好評的導演果然名不虛傳,把原先其實相當程度只是一部前提電影的題材(白話文:一部只有良好前提,但幾乎不可能往下往深延伸的電影),轉換為一次絕大多數時候相當刺激的雲霄飛車之旅。



Antal最成功的地方,在於他運用了所有小成本電影常使用的技巧,但把這些元件轉為強化電影的工具。要判斷一部電影是否為電視電影或獨立製片/近似獨立製片預算最簡單的方法,便是觀察電影特寫的使用。一般來說,特寫鏡頭常用於掩蓋電影預算及製作不足的事實,但在這裡,同樣目的下,Antal對特寫的使用使得電影在本身已經相當封閉的環境(幾乎整部電影只發生在幾間旅館房間內)下,更增加了一份讓人幾乎難以忍受的壓迫感。幾乎沒有故事存在?沒關係,Antal讓整部電影存在著一份讓人坐立難安的恐懼,一種類型往往缺乏的特質。而少數幾段事件真正發生的部分,Antal帶出了一份簡單且具有衝擊力的震撼。這種震撼並非來自於畫面本身的血腥與噁心,單純因氣氛掌握而生。同時,簡單的劇本也讓Antal能夠專心在他的工作:氣氛與場景營造上。整部電影直接、單調且重複性高(多半時候只是主角到處跑來跑去避免被殺),但最重要的是,這次在壓迫感創造上,它真的有效。



而同樣出色的,是整部電影在技術上的成就。當然,這些優異表現並不算是類型的真正頂尖或完美,但它們皆圓滿地達成了一開始的任務:讓針孔旅社成為一部在不到90分鐘片長內讓人能夠享受的電影。其中特別突出的,是攝影的部份。針孔旅社巧妙運用了攝影的技巧,讓那份威脅始終隱藏在黑暗裡、在每個未知的角落。電影中一段主角兩人躲避追殺的爬行,搭配殺手的追蹤,是電影最搶眼的高潮之一。而透過攝影,電影讓原先貧乏缺乏新鮮感的場景多了太多太多-空蕩蕩的旅館房間從未如此嚇人。場景的搭建也相當不錯,雖然旅館的某關鍵部分顯得有些太過不可置信。另外,Paul Haslinger的配樂以及電影本身的音效設計也為氣氛增色不少,不再只是那種"要嚇人了咱們把聲音調大調尖"的罐頭音樂。



只是很遺憾,要是電影的演員或故事能到同樣水平,那我們肯定有部完美的Cult電影。



頗令人訝異,以針孔旅社這種題材,居然會找Luke Wilson與Kate Beckinsale領銜演出。不僅對後者這是全新的嘗試,對前者來說這更跟本身的專長(無腦校園喜劇之流)搆不著關係。而很明顯,在整部電影僅侷限於三個演員時,Wilson並無法扛起電影的重量。除了本身特質與電影角色不甚吻合外,Wilson也實在稱不上一個優秀的演員:一個有些魅力但沒有太多特色的中庸表演者,他讓角色始終不夠逼真可信,使得電影裡對角色的威脅感無法明確建立;Beckinsale就好上太多,把女主角Amy的情緒脆弱以及瀕臨崩潰的壓力表現得可圈可點,算是類型裡少有會讓人同情或在乎的角色。唯一的真正配角Frank Whaley就處於一個不一樣的等級,他為老套的旅館經理角色帶出一份低調的扭曲威脅感,而即使在片尾他的角色逐漸失去理智,他也不至於顯得太過火,仍然是個可敬的反派角色。



而就如同所有前提電影,編劇Mark L. Smith也沒幫電影帶來多少內容,他的劇本實在過於愚蠢且充滿漏洞。當然,這種類型電影從來不在乎劇本,而前提本身也實在無法讓人相信,只是在幾段坦白說相當聰明的設計-特別是中後段一個在意料之外的劇情轉折-後,他還是走向老掉牙的好萊塢式驚悚片結局,讓電影結尾失去了一部份在中段所累積的張力。而整體來說,儘管有著超水準的演出,電影終究還是又一部好萊塢的罐頭低成本驚悚片,拍得好是沒錯,但也不是多驚天動地的成就。



針孔旅社有點像是那些優秀的學生製作:簡單貧乏,成本低廉,卻無法掩蓋銀幕背後真正具有天份的未來希望正在掌鏡。而就如同這些電影,要是針孔旅社能找個好編劇,換掉Wilson(Eric Bana便是一個類似但能力好上太多的人選),則它肯定有更多讓人驚艷的空間。以目前成果來說,或許它的缺陷與本身的單調讓人沒有進電影院的必要,但要是出現在HBO,我可不會錯過。








誰推薦這篇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dresd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