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第一次遇見Peter Seller這個演員(也是我唯一看過他主演的電影),是在Stanley Kubrick的奇愛博士裡。先不提他一人分飾三角還完全感覺不出這是同一個人的精湛演出,光是Dr.Strangelove這個角色就絕對有資格讓他名留青史(有誰看過這部片子會忘得掉那句"Mein Führer! I can walk! ")。也因此,當知道HBO要拍一部以Peter Seller一生為主題的傳記,除了期待外我實在想不出第二個名詞來描繪自己的情緒。現在,在經過將近兩年的等待後,我終於在陰錯陽差下看到了這部電影。而結果呢?一種難以言喻的混亂美感。



結合了極度黑色的喜劇、感人肺腑的小品、單純的笑鬧、嚴肅沈重的人格剖析,彼得謝勒的生與死試著要讓自己成為太多部電影,也因此即使這些部分皆有其可觀之處,整體而言這部電影仍感覺像是太多引人入勝段落的拼貼,而非一部完整流暢的劇情長片。別誤會,這部電影仍提供了不少觸動心弦之處,只是整體而言,這部電影缺乏一個統一的基調,讓它雖然感動,卻無法真正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僅是在觀影瞬間的快樂與憂傷。的確,在這部電影裡,Peter Seller被詮釋為一個缺乏自我、極度不安且任性妄為的大男孩(按照史料來看,也不能說這有錯其實),而也是因為這份缺乏自我,讓Seller能夠輕而易舉的扮演各式各樣角色-畢竟,當你裡頭什麼都沒有,要裝任何物件都是容易的事情。但當這種詮釋延伸到電影本身,這又是完全不一樣的情形。



問題我想是出在導演Stephen Hopkins身上。作為一位導演,Hopkins的履歷實在不是那麼令人放心,而在這裡感覺題材也超出了他能掌控的範圍。在這樣混亂的劇本下,導演必須有足夠的能力為電影注入一份一致性,一份有人在掌舵的安定感。但Hopkins的拍攝較像是看圖說故事:他拍出了每個段落希望有的感覺,卻未能把這些感覺做一個串連。毫無疑問Hopkins還是具有一定的實力,看他處理許多段落有真正掌握到畫面的情緒便可略知一二。他可以拍得出誇張的黑色幽默,也可以塑造角色的挫折與憤怒。但在這樣的結構下,整部電影需要更多統一性,而這點Hopkins始終沒有傳達,使得觀眾只窺見Seller的眾多面貌,卻無法將這些面貌作一個整合。以題材本身的潛力來說,我會覺得這是相當可惜的一件事。此外,電影的基調前後也有明顯落差,從前半段帶有黑色幽默的諷刺性描繪,到後半段偏向內省與苦笑的結尾,這當然可以視為是Seller人生往下沈淪的過程,但Hopkins在處理情緒轉折上太過平板,使得這份轉折顯得有些突出,不是非常的平順。電影的節奏也同樣從一開始接近瘋狂的快速向前,到中段接近完全停滯。配上情節轉折,這讓整部電影有種接近一分為二的錯覺,讓原先已相當混亂的劇本更是雪上加霜。



而這就必須提到Christopher Markus的劇本。Markus明顯想要創造出一些真正具有原創性與新鮮感的東西,而這個劇本雖然細部需要非常多修飾,但架構上也的確有達到這樣的水準。他模糊了現實與虛幻、大銀幕與人生的界線,試圖透過虛實交錯的手法來勾勒出Seller這個演員的真正面貌。就某些段落來說,他成功了:舉凡一段Seller/ Dr.Strangelove與母親的對話,亦或Seller準備嘗試Inspector Clouseau的人格轉換,這些部分透過角色與演員的結合,帶出那份笑鬧背後,一個血肉之軀的孤單落寞。但在其他部分,這條界線始終沒有清晰定義。觀眾很快就迷失在Seller作為一個人與一個角色所建立的黑森林中,即使一路風景秀麗,卻找不到一個可以明確前進的方向。Markus對Seller的很多特質有著突出的刻畫,但這些感覺只是Seller的眾多面向,他卻始終無法給觀眾一個清晰的答案:究竟Peter Seller是個怎樣的人?華麗有餘但深度不足,我想是這個劇本最可惜之處。另外,我非常不欣賞他給予角色"超現實時間(白話說,一群Geoffery Rush扮演各式角色為電影下註腳)"的手法,個人認為這根本是編劇在作弊。與其用角色粗魯的吐出Seller的個性,不如好好把Seller描寫清晰會更實際。



但幸好,這部電影有著偉大的Geoffrey Rush作為支柱。再一次地,Rush徹底消失在他所扮演的角色中。我承認在看這部電影前,我對Rush詮釋Seller有些疑慮(他跟演Stanley Kubrick的Stanley Tucci對換是我原先心目中較理想的選角),但當電影一開演,毫無疑問這就是Seller應該的樣子。片中他無論是重新扮演Seller的角色亦或演出Seller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心境,Rush都展現了他的戲劇廣度,可以在一瞬間由哀傷沈痛轉為嘻皮笑臉,相信就算Seller本人來演出也不過如此。配角陣容雖然戲份多半只是客串,但都算是善盡其職(當然,Charlize Theron不算在內)。比較顯眼的大概是Miriam Margolyes演出Seller的母親,兩人間許多場對手戲都構成全片的情緒高潮。



在製作上,結果算是好壞參半。在化妝這個領域,這部電影保持了HBO一貫的高水準,有著令人讚嘆的角色改變。但在其他如布景或燈光,電影品質有些不穩定。整體來說,開頭15分鐘是全片明顯較平庸的部分-這其實相當可惜,考慮到開頭15分鐘也是Seller全片少有的單純。之後整體品質有明顯提升,創造出幾幕真正感人的場景。剪接與攝影也有同樣問題:無論是角度或拍攝手法都時好時壞:好的時候強化了銀幕上的戲劇張力,壞的時候則讓人感到有些困惑混亂。配樂也是我頗不欣賞的一環,太過講求時代背景而未能跟畫面做結合。當你需要Jeff Beal的時候他在哪裡?



到頭來,這部電影就是許多感動段落的結晶,一塊需要非常琢磨的璞玉。如果能換個好點的導演(這題材給拍出尋找新樂園的Marc Forster我想會很棒),一個能夠明確抓住界線卻又不會犧牲片中黑色幽默的編劇(Alan Ball我們需要你),再稍微把一些技術上的部分做些調整,這絕對可以成為最好的傳記電影之一。以現在的狀態而言,彼得謝勒的生與死仍然是部好電影,只是它仍未把自己潛力發揮到極限,這是我特別惋惜的地方之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kdresd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