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skdresden/4a3b645fd9285.jpg)
如果說我最不喜歡Ron Howard哪一點,應該說他很多時候實在太過保守。在Howard的電影裡,壞人永遠是有如薄紙的樣版(如最後一擊裡的Max Baer)、好人不管有多少小瑕疵,整體而言仍如聖人般的可敬可畏(如美麗境界裡的John Nash)、親情等普世價值永遠能戰勝一切(如整部達文西密碼),而在這些固定原件以外的,是煽情浪漫到些許噁心的敘事手法與拍攝。的確,我很喜歡看他的電影:在題材對(所謂題材對指的是狗血指數或童話味濃,像風雲際會)的情形下,Howard可以把原先便已經相當有潛力的材料,搭配有技巧敘事強化出來,而他與Brian Grazer的搭檔永遠能確保電影看起來賞心悅目且娛樂性強,只是有些時候,比起這幾年拍片內容豐富且好壞界線模糊許多的Steven Speilberg,我實在會希望他稍微"髒"一點。
而很高興的,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一半的鬼影迷蹤實在不太像是Ron Howard的電影。這造成電影本身許多問題,但也相對的讓已經對公式略感厭煩的觀眾,找到一絲清新與喘息的空間。
鬼影迷蹤最大特色在於,它深刻且多半時候毫不遮掩地帶出時代背景下的艱辛與黑暗。舉凡人口販賣、種族歧視、女性身份被剝奪,鬼影迷蹤精確帶出19世紀末西部生活的困苦,而不是單純像最後一擊一樣,把老掉牙故事放在不一樣的時空背景(告訴我,你在最後一擊裡有看到過黑人嗎)。同樣手法也可以在攝影與製作上展現:鬼影迷蹤裡呈現的,是一個荒蕪且冷峻的世界,從幽暗寧靜的樹林到寸草不生的荒原,一切都極度簡單且貧瘠,但又不至於像疑雲殺機般陷入過度寫實的絕望,仍維持一種精緻的美感。同樣在敘事上,Howard在幾個段落展現驚人(至少以他平常水準來說)的殘忍與寫實,看看一段印地安巫師對待逃跑俘虜的方式或樹林裡的發現,便可以感覺那份寫實程度與以往有相當程度不同。這些條件綜合起來創造出一個雖維持一定人性,但多半時候顯得野蠻殘暴的世界,這也讓電影的氣氛相當令人著迷。James Horner的配樂或許聽起來熟悉,但配著電影更加強化那份冷峻。
但可惜的,即使有著那份新鮮感與寫實,骨子裡鬼影迷蹤還是Ron Howard的電影。也因此,伴隨冰冷氣氛而來的,是那份與以往Howard衝突所產生的不協調。這個現象在前半部還不明顯,但到了電影後半部(約最後45分鐘),隨著電影敘事的崩解,那份傳統親情溫暖與冷峻現實所產生的衝突也更加擾人(打死我都不相信媽媽會帶著女兒踏上這種不歸路)。的確,這種現象可以被解釋為角色在過程中的成長,但對照電影前半部的設定,即便演員盡了最大努力,這些所謂"成長"實在不甚可信。Howard也似乎在貫徹現實感與平常那份帶些夢幻的溫暖間猶疑不定,電影始終無法定調:一會溫暖,一會殘暴,一會低調,一會煽情,故事張力與統一性也在過程中逐漸流失。
另外一個問題出在Ken Kaufman的劇本。Kaufman的劇本在前20分鐘成功的建立起角色與事件,剛開始故事的展開也具有足夠氣氛與震驚,但隨著故事進行,那份故事本身的向前推進力一步步破碎,而被可信度不高的對白與整個就是詭異的印地安魔咒與傳說所取代。我不反對把故事帶入少許神話氣息與對不可知的恐懼感,但當巫師開始被詮釋成"真正"會施法術且力大無窮的終結者,故事的那份氣氛營造便轉為不可置信的可笑。當接近結局,故事越來越顯得貧乏,角色互動也顯得生硬不自然。一開始營造的期待感被原地打轉拉低,很難不讓人感到遺憾,更別提到被綁架女兒幾次愚蠢至極的行為。
在演員上,每個演員都有相當精湛的演出-即使薄弱的角色實在沒有太多可發揮。Cate Blanchett是最成功的一個,她那份被殘酷現實磨練出的堅強搭配西部口音讓角色即使冰冷現實,仍可以讓人同情;Tommy Lee Jones有著結合不可捉摸的危險與幽默感的個性,他的角色到最後或許顯得混亂,但不管在怎樣段落他都有很不錯的演出;Aaron Eckhart是這裡頭最平和的一個,雖然他的戲份實在太少;兩個童星的演出都頗有水準,但Evan Rachel Wood的角色實在太糟。其他演員表現也不錯,特別是充滿威脅性的印地安巫師。
我很欣賞鬼影迷蹤。它或許沒有最後一擊帶給我的那份娛樂感(我承認我愛無腦爆米花電影),我也不會在可預見未來內重複看這部電影,但它仍然是一部相當有水準的西部片,也是Howard少數會讓我驚喜的成果。Howard的意圖無疑是可敬的,他也展現出必要時,他有拍攝寫實題材的技巧。而或許在鬼影迷蹤裡,這份技巧並沒有被貫徹使用,我仍會期待它真正徹底落實的一天。